第(3/3)页 以前随礼但是多年没联系,基本都断了的,陈景乐也懒得为了份子钱,专门给人家发一张请柬。 收不回就收不回呗,权当买断一段同学情谊了。 玩得最好的,自然是梁城他们这批高中同学,大学里面也有几个关系不错,一直维持联系的。 小学初中就没几个了,只有一个女生是因为沾点亲戚关系,这些年偶尔会有联系见面。 陈景乐本身就不是很会经营人际关系的那种,始终坚信朋友贵在真诚不在多。 不过该送的请柬还是要送的。 先约了梁城在双德广场见面。 依旧点的茶姬。 办个婚礼,陈景乐感觉自己钱包大缩水,不过两杯奶茶还是买得起的。 “呐,同学这边的第一张请柬给你。” 等梁城出现,他第一时间掏出请柬,笑呵呵递过去。 “那必须给我啊!”梁城嘿嘿笑着接过。 这么多同学里头,就他俩关系最好,十多年同学感情,一直没断过联系,就连政治倾向都一样,称得上志同道合的同志。 高中毕业那会儿,大家都好奇谁会先是最先结婚的那个,万万没想到会是他梁城。 然后大家都有对象了,就剩陈景乐一个单着,结果没想到他后来居上,反倒是比另外几个舍友要早结婚。 这中间的发展,不免让人感慨。 梁城看一眼新娘名字,又重新合上,问:“都准备好了吧?” 陈景乐点点头:“差不多了,还有十来天时间,慢慢查漏补缺呗。” “就这半个月最难熬,坚持一下,撑过去再说。” 作为过来人的梁城深有体会,很是唏嘘,又有点幸灾乐祸。 又一个即将走入围墙的男人。 陈景乐一看他那表情,就大概猜到他心里在想什么,暗暗发笑。 他跟李老师感情好着呢,而且李老师大部分时候都听他的,即便结了婚,跟没结婚前相比,也不会有太大改变。 俩人又简单聊了几句便撤了,没办法,事情多。 回到家后,陈景乐给另外一些打算邀请的同学发去消息。 “靓仔,我月底24号结婚,能来吗?” “班长,好久不见,我月底24号结婚,请问有空来参加吗?” “……” 无一例外,都是消息附上请柬照片。 如陈景乐猜想的那样,最终绝大部分在本地的亲友,都表示到时会来参加,在珠三角工作的表弟表妹,届时也会赶回来。 只有几个大学同学没有确定,一来路途遥远,二来工作繁忙,但都表示会在一星期内给结果。 毕竟陈景乐都给他们写好了请柬,甚至还给安排住宿。 如此诚意满满,比单纯甩个电子请柬链接强多了。 对于实在来不了的同学,陈景乐也表示理解。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自由的,为了生活劳碌奔波,才是绝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。 …… 名单跟宴席桌数基本确定好后,酒席的标准也顺带敲定。 不管定什么标准,都肯定会有“不如XX家”这种说法。 陈景乐索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来,跟后厨团队商量后,制定的菜单。 大概在5888这个标准。 放在江北这种小地方,属于一个很高档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是在炫富的界限。 只要陈景乐自己不说,就没人知道具体多少钱一围。 老板自己家摆喜酒,肯定只收成本价啦,因此这个价位实际上是够得到万元桌标准的。 反正在岭南地区做酒席,是不指望能靠份子钱回本了,大家吃好喝好就行。 这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,这钱陈景乐出得起。 说到份子钱,江北这两年受外界影响,也涨了不少,基本都是200起步,关系亲近的都要500。 当然,相比某些动不动上千的省份,算少的了。 …… 最后就是伴手礼。 喜糖好不好吃是关键,当然,包装好看东西好吃,自然更好。 李老师看上的是一款柿柿如意瓷罐糖盒,比一般的伴手礼盒子要贵不少,容量差不多,吃完糖果还能用来装点东西,还挺实用。 既然她喜欢,陈景乐没有犹豫,就定了下来。 喜糖也是他俩一起选的,自己觉得好吃,才确定买来和宾客们一起分享。 这么一通忙活,距离婚期就剩两个星期不到,一星期多点。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