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众所周知的是,唐朝是古代科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。 我们比较熟悉的冷兵器巅峰,基本都出自唐朝。 所以,在这个时代发展科学,其实是有一定优势的。 但怎么去利用这个优势,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。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以科举为主。 特别是士农工商的观念,依旧深入人心。 当然,李承乾也不会盲目的去发展科学。 他最开始的打算是,利用江陵的小商品经济,让人们看到科学带来的各种新奇商品,以及科学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。 只有当科学真正普惠到百姓,才能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前途。 这个作用跟考科举是一样的。 当人们认识到可以通过科举当官,才会去学习知识,然后参加科举考试。 同样的道理。 当人们认识到科学可以改变生活,也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,他们才会去学习科学,然后进入科学院。 而如今,通过江陵这两年的发展,人们对新鲜事物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那种吃惊,不可置信。 这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渐渐接受改变了。 在这种时候建立科学院,推广科学,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。 所以,李承乾才会在这时候向李世民表达自己的意愿。 但当房玄龄他们得知是误会一场,在看了李世民轻松用一把匕首劈断军刀之后,又提出了新的疑问。 “敢问太子殿下,您这科学院只做研究吗?朝廷的事情他们会参与吗?”房玄龄小心翼翼地问道。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,却没有说话。 虽然他对李承乾说的科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但这么多奇人异士一起搞研究,若制造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,那可是叛乱的源泉。 比如长孙安业他们,为什么敢反叛?不就是因为手里有火雷吗? 若没有火雷,他们能成功吗? 很明显不能。 所以,不是李世民不想答应李承乾建立科学院,而是真的有点怕李承乾弄出来的东西。 却听李承乾笑道:“我觉得,科学研究是一件很纯粹的事,若是被权力污染了,科学研究的意义就没有了。” “所以,我的建议是,科学院的所有研究人员,只有荣誉官职,享受一切荣誉官职的待遇,但不参政,议政,没有任何朝廷官吏的权力。” “嗯?” 李世民微微一诧,似乎没想到李承乾答应得这么干脆。 这不仅让他刮目相看,就连房玄龄,杜如晦,长孙无忌等人,都有点不认识眼前这个太子了。 毕竟这个太子当初为了权力,可是拿枪威胁过皇帝的。 但是,当李承乾确认科学院不会参政,议政的时候,他们心里都同时落下了一块石头。 因为朝廷的权力就那么大,这边分一点,那边分一点,到最后肯定不够分。 而不够分的结果,绝对是一片混乱。 所以,李承乾主动让步,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,对李世民来说也是如此。 只见李世民微微一笑,旋即把玩了一下手中的匕首,道:“这件事朕准了,不过,招收科学院人才的事,得你自己去办!” “父皇放心,此事儿臣心里有数,一定会办好的!” 李承乾开心的朝李世民行了一礼。 却听李世民又道:“既然你说科学院不参政,议政,那就隶属于太子府。包括官职俸禄,也由你太子府制定。” “啊?俸禄也由我太子府出吗?” “朝廷的情况,你又不是不清楚,现在蝗灾还等着朝廷救济呢,哪有钱粮供你建科学院?” “可是.” 李承乾有些不情不愿地道:“招募科研人才,需要很大的开支.” “这个朕不管!” 还没等李承乾把话说完,李世民就挥手打断了他:“科学院是你主张建立的,自然由你全权负责!” “好吧.” 李承乾故作委屈的撇了撇嘴,忽又想起什么似的,道:“那我可不可以利用这次增开恩科,招募科研人才?” 李世民眉头一皱,不由扭头看了眼房玄龄等人,沉声道:“科学研究不是招募那些能工巧匠吗?怎么用科举招募人才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