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却听他对蔡坤道:“我让你调查的大唐富豪榜,现在调查得如何了?” “回太子殿下,多亏了兴唐商会的帮助,已经调查得差不多了。其中涵盖了财产,存粮,田地,以及其他产业!” 蔡坤笑着躬身道:“无法调查的,按照您说的,以预估去编写,从数十万金到数百金,全部排了序。” “嗯,做的不错!”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,又道:“标题呢,想好了吗?” “还没有,请太子殿下指示!” “呵!” 李承乾笑了,然后调侃似的看向蔡坤,道:“我听说你招募几十个记者,其中连秀才都有,他们这么没用吗?” “呃,” 蔡坤尴尬的咧了咧嘴,不知该如何接这个口。 其实,那些记者早就想好了标题了,只不过,这种事情,肯定是要让领导定夺的,不然怎么让领导开心。 似乎是看穿了蔡坤的心思,李承乾又笑着道:“也罢,既然你们没有想好,那我就给你们想一个,就叫【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种红薯】” “好!这标题好!” 蔡坤眼睛一亮,是真心佩服李承乾的才华。 然而,李承乾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,摆手道:“有了标题,就赶紧回去印吧!” “是!” 蔡坤应了一声,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。 这时,孙伏珈满头大汗的走了过来,禀报道:“太子殿下,科学院的选址已经敲定了,刘大人正在与工部沟通,准备按照您画的图纸施工!” “好!”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,然后径自走进书房,拿起一杯来福递来的茶,正准备喝,又想起孙伏珈在身后,于是将手中的茶顺手递给满头大汗的孙伏珈,笑道:“你喝吧!” “不不不,太子殿下您先喝!” “没事,让你喝你就喝!来福,给我弄杯冰水过来!” “诺!” 目送来福应诺而退,孙伏珈也没有再作客气,接过茶杯就咕噜噜的一饮而尽,直到将杯中茶水喝得干干净净,他才舒坦的出了口气,笑道:“太子殿下府中的茶,就是解渴!” “怎么,你回去没茶喝吗?”李承乾有些好笑的道。 孙伏珈则有些尴尬的道:“不瞒太子,如今长安的茶叶,虽然已经普及,但好点的茶叶,并不是人人都喝得起的!” 说着,举起手中的茶杯,苦笑道:“比如这团黄茶,一百钱一小罐,还供不应求,实在是喝不到.” 李承乾闻言笑了:“想不到我们堂堂太子府,也有属官喝不到茶的时候,着实不应该!” “这样,你去告诉岑大人,就说我说的,咱们太子府的所有官吏,每人每月十斤,不,每人每月二十斤团黄茶!” “谢太子殿下!” 孙伏珈大喜,连忙朝李承乾行礼。 这太子府的待遇,真不是朝廷能比的。 自己何其幸运?能在太子府任职! 就在孙伏珈满心欢喜的时候,却听李承乾又道:“孙大人,有一件事,我要跟你商量一下!” “太子殿下请说!” 孙伏珈立刻端正身形,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。 看得李承乾忍俊不禁,但还是一本正经的朝他道: “我已征得陛下同意,准备插手年底的恩科考核,你是武德四年的状元,对科举考试应该比较熟悉,但此次恩科,并非寻常科举考试,因为我打算改革科举,在明经,进士等考科之外,加一科工学,此工学,包含数学,物理,化学等方面的知识。” “故而,明经,进士的考科,由弘文馆出题,工学的考科,由你出题!” “啊?”孙伏珈听到李承乾的话,诧异了一瞬,不由道:“可是这工科,他们都没学过啊,如何考试?” “这个你不用担心,我那里有工科的教材书,他们可以免费领取,学得进去就学,学不进去也不用强求,恩科主要还是以明经,进士的考科为主!” “那太子殿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?” “名义上是为朝廷选拔人才,实际上是为我科学院选拔科研人员!”李承乾笑着说道。 孙伏珈越听越糊涂了,不禁再次追问:“既然科举考试不强求,又以明经,进士的考科为主,那他们肯定不会学工科啊!” “这可不一定,如果有人放出风去,说陛下殿试的时候,会考工科的知识点,或者,天子门生的门槛是工科,你猜他们会怎么样?” “啊?” 孙伏珈闻言,吃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,不由呆愣在了原地。 这种套路,李承乾上辈子经常遇到。 特别是考试的时候,某某老师说什么必考,然后他们就拼命的学那个,结果真正考试的时候,毛都没考。 当然,也有老师真的压中过考题,但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。 而李承乾这样做,实际上就是在为世家大族的读书人加难度,让他们死命钻研工科。 但是,数理化这种知识很靠天赋的。会就是会,不会就是不会。并不存在努力就一定能搞懂的情况。 而大唐日后的发展,离不开新型人才,自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那些死读书的文官集团。 所以,改革科举制度,势在必行。 “太子殿下,好消息!好消息啊!” 就在孙伏珈陷入呆滞的时候,岑文本满脸兴奋的从门外冲了进来,拱手道:“启禀太子殿下,那兴安寺的妖僧,被他狂热的信徒当作长生肉,活活咬死了!” “啊?” 李承乾眼皮一抖,心说古人这么猛吗?! 居然真的相信西游记里面的内容,那自己以后岂不是不敢再写神话了?! 万一真有人拿着里面的内容修仙,那不完犊子了?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