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一章-《农门女商,养个皇子当首富》
第(2/3)页
叶霓面露困惑,许久之后才记起,哦,郎康德便是乐章的那位好友。
“这般么?他们今日的考校我不曾过问,原来严大人给他放水了么?”
谢长安漫不经心地嗯了声,他拈起一枚葡萄送去,叶霓没反应过来便张嘴吃了下去,殷红的唇扫过他的指尖,酥酥麻麻的。
“倒也不算,只是略有争议。”他说道,眉眼弯弯,看起来心情大好。
叶霓不知晓他情绪变化的缘由,还在纠结为何是略有争议。
“严大人是文坛革新派的代表人,喜好文章胸有沟壑、鞭辟入里,在遣词造句上不多讲究。”
“听说过一二。”叶霓点头,她虽然胸无点墨,但好歹在国子监与众多鸿儒共事,也听说过他们的争辩。
胸有沟壑、鞭辟入里的文章自然是好文章,可坏就坏在这两点上,保守派认定的文章多是华丽优美,或感时伤怀,或歌咏山水,总之,主打歌舞升平的调调。
但到了如今,随着科举制的开创,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通过这一渠道晋升,他们见过人间疾苦的模样,知晓一项制度、一场战争,甚至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冲突,背后可能都有数以千计的生命被损耗,于是他们针砭时事、抨击奢靡,急于在社会时事上表态,旗帜鲜明地与保守派划开界限。
因为革新派刚刚萌芽,目前与其说是革新派,不如说是激进派。
叶霓愕然,她问:“严大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?”
谢长安颔首,言说目前还算是其中的温和人物,早年崭露头角之时,可谓是谁都敢骂。
“他是那年的科举榜首,在文坛又素有名望,可惜了。”
可惜甚?可惜他是激进派,便被保守派占据多数的世家打压,最后只得蜗居在国子监。
叶霓脑中一下浮现了现代诗歌赏析常用的一句话:怀才不遇,愤懑不平。
“你的意思是。。。”
谢长安点头,彻底打断了叶霓最后一丝的希望,“蒙岚你知晓罢?他今日完整记录了他们二人在铺子前的文试。”
叶霓眼前一黑,她就说呢,虽说超市的理念新奇些,但也万万没有新奇到能惊动史官的地步,更遑论专门记录下来,原来这里面还有这层猫腻在。
“我太傻了,真的。”她灰心丧气,没注意又被人喂了颗葡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