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蜀国。 刘备看完了整个过程,难免心有疑虑,他转头看向一旁玩乐的刘禅。 “禅儿,你最近可否遇到学业上的问题?需要我解答?” “学习问题?这个嘛……容我想想……好像还真没有。”刘禅摸着下巴,思考了半天。 刘备瞪了一眼,他可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没有,定然是在欺骗他。 “不过嘛……”刘禅继续道:“还真有一个疑惑!” “说来听听!”刘备内心戏笑,看吧,还得问你老爹,老是藏着掖着那还怎么进步?今后如何领导? 可接下来的一句话,直接把刘备问懵圈了。 “父亲大人,可否让相父两那出师表写的再长一点,我就怕……”刘禅偷偷瞄了一眼刘备,没再继续说。 刘备眉头微皱,兴致刚有起色,便被刘禅的这句话给浇灭。 什么情况?怎么还问起出师表了?这是嫌写的太少,格局以后的变化会让本人始料不及? 他想到的也就是这些,肯定是嫌弃写的太短,万一今后三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,以禅儿的能力,恐怕还真的没法应对。 刘备其实也在评论区发现,一旦涉及到三国的话题,总有人会提到出师表,上面的一句话引人注目。 当代学生都嫌出师表太长,唯有刘禅觉得相父交代太少,应该分析更多一点,好统筹全局。 言外之意很明显,三方鼎立的局面迟早会被打破,届时自然刘禅登基,时间拉长,出师表难免就不够用了。 思来想去,刘备眉头舒缓开来,至少他看到了刘禅的另一面,也许……没有那么糟。 刘备传来诸葛亮,他和对方交谈许久,准备让出师表更加完善,好给将来做打算,让刘禅能得心应手,至少不会犯更大的错误。 “臣尽力!”诸葛亮拱手,思考起今后的大局,陷入沉思分析彼此的优缺点。 刘备盯着视频,忧心说道:“阿斗不适合乱世,如果是在和平年代,他一定是位好君王!” …… 魏国。 “大道理都懂,不知如何去做?” 曹操摇了摇头,无奈一笑:“这还不简单,去经历,去亲自感受一番,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,一切有这些迷茫,都是想的太多,做的太少罢了!” 曹操一眼就看出了事情的真谛,他不知道现代人受哪些影响,成了如今模样,但唯一可以确认,便是那急躁之意。 想要的太多,做的又太少,不是大道理都懂,那是缺少一位引路人,亦或者说没找到自己适合的一条路,看到越多人优越的条件,难免会心生攀比,有了对比就有失落,迷茫伴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