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在河南的家乡当了一名农夫,在朝廷的推荐下,来到了山西的襄垣县,担任了一名教习。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钱的人,而且,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教书先生,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,但现在看来,能够在自己的家乡,为自己的学生做点什么,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。 不过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,就被任命为一名监察使。 仔细一琢磨,还是这位太上皇比较好。 不管怎么说,他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,我看在他的份上,也无妨。 带着一种士大夫的情怀,七十多岁的他,兴冲冲的来到了这里。 这样一位德行高尚的官员,在洪武年间,一直都是一帆风顺,很快,他就取代了刘仲质,成为了礼部的一名官员,掌管着整个礼节。 但在他看来,选太子,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。 他最拿手的就是这方面,接到圣旨之后,他几乎是彻夜不眠,将《周礼》《宋礼》等所有的经典都看了一圈,连《元礼》也看了一圈。 然后他和其他的官员连夜赶工,不断的修改,不断的推敲,不断的完善,不断的改进,最终形成了一份完美的文书。 “...” 在他看来,这仪式可比当初册封皇位时的仪式还要精美...他还记得,当初册封皇位时,可是由李善长负责的。 李善长是谁啊...他妈的,一个法术大师,怎么可能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? “我很厉害,不过,这件事情,还是要交给职业的人来做的!”任昂摸着自己的胡须,一脸的骄傲,在这件事情上,他觉得自己做的天衣无缝。 但江逸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,因为他很了解朱元璋,做得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做得差就会被砍掉脑袋。 他也不指望能捞到多少油水,反正自己也是二品官员,不差银子。 不过,他觉得如果皇帝大人同情她,也应该说几句恭维的话。 “任爱卿,你说的哪里话,我很欣慰,我把这份工作,托付给你,我也就安心了...” “大明第一礼法,天下士子,万民,福泽...” 任昂得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,转过身来,看到自己的同事一脸期待的样子,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温和的笑容。 他们不像我,他们都是为了在朝堂上混饭吃,而我,不是为了我。” 光是这一点,就让我望尘莫及...你们都是凡夫俗子!嘿嘿嘿... 最后,沙沙声停止,朱元璋读着,任昂也是一怔。 他不得不站了起来,身体向前凑了凑,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。 “恭喜你,我很乐意!” 朱元璋神色淡然,将手中的折子放在桌上,然后交给了站在他身边的朱澄,扫视了一圈,最后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任昂的脸上: “你这个该死的家伙,商量了半天,就出了这个主意?” "买了什么?怎么就那么小气呢?” "你行吗?你要是做不到,就说一声,咱们把你的位置让给别人,让别人来做。" 任昂被朱元璋一连串的质问弄得一脸茫然。 “妈的,这个回答还真是让我意外” 小声的嘀咕了几句,林梦雅就说道: “那么,殿下想说什么?” 朱元璋眉头一皱,喝了一大口茶,一把夺过朱标手中的折子,双手一抖,折子就掉在了地上。 “什么叫‘定社稷,定社稷,顺天下,惠后人,是国家安定的基础’...这句话,有没有道理...这句话,有没有道理?” “太虚,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吧!” "什么意思?最重要的是,你说的这些,都是些小事!” 任昂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的抽动了一下,又说了一遍: “那么,殿下有何高见?” 朱元璋也从地上爬起来,好似想起了一件事情,带着一丝笑意缓缓说道。 走到龙椅前。 "那是我孙子!我们孙子登基,举国欢腾,你以为这是小孩子玩的把戏么?” "好吧!我给你指点一下方向,你听着。”朱元璋说着,沉默了一会。 "首先,要有尊严。 “召集朝中所有的官员,所有的权贵,所有的诸侯,所有的官吏,所有的官员,都来京观礼” “啊,是啊,是啊,这些土著……和其他国家的使者,都会来大明祝贺的。” "嗡…"任恩只感觉到自己的大脑都要爆炸了一般,他艰难的吐出了这句话来。 "皇帝,这……这可不是什么正式的仪式啊。" “也就是说,如果大明的官员都来了,那么谁来管理京中的政务?” 朱元璋冷笑一声:“你只会听我的,不会听我的。” "既然我们让第一个人来京,那么第二个人当然就是第二个人了。 “这就是他们的国王,难道他们就不该来么?” “而且,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事,我也只是想让他们沾点咱们孙子的光而已。不高兴?” "臣…"任昂顿了顿,又补充了一句。 “是,陛下!” “是,陛下。”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。 "另外,吩咐京中各处寺庙,每日敲响大钟九下。 一万五……” “礼部的人,都给我记录下来,如果钟声一次比一次多,我们就杀了他们” "嗡…"任昂脑中一片轰鸣,朱陛下曾经是一个僧人,现在成了帝王,竟然连昔日的臣子都不放在眼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