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三十六章 东风-《横刀十六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柴桑既克,长江畅通无阻。
    水军可以直下建康。
    李跃大军还未出发,江南各地不是请降,就是默默观望,一夕之间,楚国只剩下长江下游两岸的郡县。
    疆域急剧缩小。
    李跃厚赏了投降的桓秘及其部下,按照旧例,降军改编后,交到谢玄手中。
    谢玄手上兵力大增,有三万四千余众。
    嗷嗷叫的要打破建康,分田分地。
    以前打仗是为了所谓的江东朝廷,如今是为了他们自己,士气比黑云军还高。
    分田这种事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,很多北方流民经历几代人,也只是从白籍换成了民籍,但土地却是一分都没有。
    李跃说到做到,驻扎柴桑期间,拿出一部分江陵、武昌、柴桑等地的田地,分给投降士卒,又给了他们入了大梁的籍,成为庶民。
    降军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,变成了狂喜。
    “早知大梁给咱分田,还为江东卖什么命?”
    “亏得是洪兴皇帝仁义!”
    李跃在亲卫陪同下巡视诸营,惊讶于降军们的火热。
    不过稍微一想,也就释然了,秦汉以来,普通人能直接分到土地的机会不多。
    秦朝军功授田,有统一六国的源动力。
    汉朝继之,迎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,东汉中后期,士族豪强开始崛起,土地兼并,民不聊生,遂有黄巾之乱,魏晋承续东汉之弊,犹有过之,遂有五胡乱华。
    其后北魏冯太发均田令,推行租调制,百姓皆能得田,北方迅速稳定下来,隋唐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煌煌盛世,然而安史之乱,也是均田府兵制的崩溃造成的。
    朝廷手上没有田地均给日益增多的人口,新增人口却依旧要承担赋税徭役,而士族豪强照样兼并土地……
    在李跃看来,土地制度与一个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    所以梁国想要避免魏晋的覆辙,就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。
    土地崩溃,连带的,整个民族的气运也跌进阴沟里。
    这场大战只是表象,本质上是通过战争,完成一次土地的重新分配。
    政胜才能战胜。
    李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统帅,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维度。
    如果这场土地分配能够完成下去,一个隋唐盛世可以期待,不过前提是子孙稍微成器一些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