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个时候给高管团队一点激励股份,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。 在农药市场中,化学农药占绝对主导地位,生物农药只是辅助作用。 而现在全王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固有认知,重塑市场格局。 这需要极具攻击性的团队! 市场上的寸土必争,生产上的提规模、降成本,研发上提品质……这些都需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。 股权激励方案也早就完成了,在员工分红计划的基础上做了诸多调整。 全王已经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,团队稳定,如今也能稳定盈利,互相之间的信任度也较高。 所以,郭阳采取的是让员工掏钱入股,员工手中资金不足的,也可以采取用期股的入股方式。 所谓期股,类似于按揭买房。 即授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,让员工先享受到分红,在得到分红款之后,再用分红款偿还购买股份时应付的款项。 这次,郭阳打算先行释放10%的股权,同时预留5%~10%为未来扩张做准备。 全王去年的营业额约28亿元,净利润达到了5.04亿元。 经过一番衡量,郭阳简单粗暴的给全王估值50.4亿元,即10倍市盈率。 对正在上升期的全王是一个较低的估值。 然而考虑到全王没有上市计划,员工入股的收益预期全部来自分红。 这个估值也不算低。 因为按照去年的利润计算,入股千分之一需要员工投入504万元的本金。 即使利润全部用于分红,千分之一也只能分到50.4万,假如全王发展停滞,需要十年偿还应付款。 然而,当余秦在全王内部宣布股权激励方案时,却得到了热烈的响应。 许多有认购资格的员工纷纷奔走相庆,即使是一些有疑虑的人,在深入思考后,也打消了疑虑。 全王去年的利润是5亿,今年呢? 10亿元是保守估计。 而且,明显全王在快速扩张之中,炙手可热的产品,快速扩张的产能,常年高研发形成的护城河…… 说不定,过几年全王的利润就将达到50亿元! 甚至员工的积极性被激发,再进一步也未尝没有可能! “老板慷慨,从今天起实验室就是我家了!” “大气!” “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长!” “跑市场,跑市场,一天不上班,我心里就直发慌!” “哈哈哈,德农的那帮孙子羡慕得眼睛都发紫了,说老板这就是在给员工送钱!” 员工认购的热情超乎了郭阳的想象,短短一个多星期,80%以上有认购资格的人就签好了协议。 有不少人还主动选择了掏钱认购入股。 郭阳感慨道:“员工的信心很足啊,士气可用!” “但即便是老板送钱,还是有人不愿意入股。”余秦摇了摇头,说:“这些人受外界影响太严重。” “道不同不相为谋,也就少一些百万千万富翁而已。”郭阳无所谓的笑道。 股权激励改革是嘉禾迈向跨国集团必须走的路,未来很美好,但需要人去为之付出。 不只是全王,天禾、苜禾、丰凯、河西等公司也陆续在进行这一步。 只是最近农化行业的风波更甚,于是郭阳便亲自呆在全王坐镇,对认购的中高层和核心员工进行了勉励。 只要愿意参与认购的,全都对全王充满了信心,状态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亢奋。 然而,还是小那么一小撮人不认同全王,即使是期股,也放弃了认购,其中还有一些人是余秦十分看好的。 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级并购事件的影响。才过去一个月时间,杜邦和陶氏合并的进程很快,而先正达董事会也正式向外界传递了出售股权的意愿。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购方。 国内时刻有人在刻意传递压力,让人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。 “国内农化行业完了。” “长期合同工被套牢了,只有生产原药的命。” “一旦巨头们合并,核心技术、资金、人才全被其掌握了,代工企业拿什么翻身?” 各种悲观的言论充斥着网络、电视、商界等各个领域。 在这时,却猛然间传出了化工集团有意竞购先正达! 化工集团的老总任建新公开表示,“国内的农业生产技术太落后,先正达的核心技术正是国内所需要的,化工集团将不惜一切代价,克服重重阻碍竞购先正达!” 一时之间,关于华夏化工集团有意收购先正达的消息传得满天飞。 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反馈。 惠农网上有博主做了专门解读,蔚来微博上有关讨论铺天盖地。 有人反对。 有人赞成。 任建新一派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,做着各种各样的解读。 国内农业如何的落后,农民如何的苦,国内农药产业有多低端,先正达有多重要…… 在任建新不遗余力的呼喊下,一些不知情的人真以为有那么好,还主动给任建新戴高帽子,说他是“为国收购”。 然而,化工集团资产先天不足是硬伤,必须拉上中化。 中化的董事长刘德树鲜有露面,但知情人透露其对收购先正达没有兴趣,并表示对国内农企有足够的信心。 任建新一系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刘德树,但冷嘲热讽是少不了的。 “农药企业1%的研发投入,是哪里来的信心?” “国内蔬菜的种子半壁江山依然在外资手里,而先正达拥有蔬菜品种2500多个,每年新增蔬菜品种150~200个,信心可真足啊!” “前一百强农药企业加起来,比不过先正达一个业务版块,有信心是好事,但自大可就有问题了。” 反对者也不是吃素的,围绕着资金困难、转基因安全、体制融合等等问题进行扯皮。 让吃瓜群众看得过瘾。 但这种态势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有关从业人员的信心。 尤其是研发型企业。 比如全王。 所以,在郭阳撒钱的关头,依然有部分有认购资格的人放弃了认购,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了离职。 郭阳也没惯着这些人。 送钱还怕送不出去,多出来的份额他也没留下,全部让下面人认购了。 六月末时,全王就完成了股权激励改革。 顿时,整个队伍就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。 正是初夏时节,玉米、、水稻、油葵、果蔬等等农作物都在生长旺季,也正是农药销售高峰期。 全王的市场人员如疯了一般四处攻城略地。 德农农资的工作人员如见鬼了一般陪着这群疯子四处出击。 全王的生物农药在种植原料、加工产能规模提升后,成本也降了下来,主动降价。 一给德农等中间渠道商留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,二也向终端的农民让利。 至此,全王系农药制剂的竞争力再度大幅提升,在农田里频频拿下订单。 火热的销售情况很快形成了正反馈,员工的干劲更充足了。 虽然很多人是期股,但仍然像背负了上百万贷款一样,拿出了十二万分努力,各大区的销售频频创记录。 而其他生物农药制剂厂商就遭殃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