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西北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。 前一刻王浩院士还在哈哈大笑,下一刻就闭上了嘴,湿地里刮起了大风,植物被吹得东倒西歪。 郭阳用手挡了挡风,大声喊道:“先回玉门关保护站。” 从玉门关遗址到弯腰墩的河流古道上,是大片的草丛和河流湿地,面积比几年前扩大了数倍。 几乎快延伸到了玉门关保护站,保护站周边也被西湖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栽满了树。 吴雄、包海荣、袁海峰、赵新……西湖管理局那批骨干还在,但也多了许多新面孔。 敦煌西湖虽然偏,但近几年有嘉禾的投资,都知道西湖管理局是个不差钱的单位。 从湿地内驾车四十多分钟后,郭阳一行人进了玉门关保护站。 保护站不奢华,看起来就像农家乐,但却是沙漠和戈壁中间的农家乐,会议、住宿、餐饮、办公各项功能齐全。 回程时,郭阳和王浩、赵希涛,以及水利部的一位领导坐的同一辆车,路上已沟通了会儿‘报告’。 下车后,几人就站在保护站的大门口,招呼了起来。 “晚一点会议室开会,谈一下红旗河报告。” “先提前准备下。” “路上看到的、想到的,都可以提出来。” 众人先回了各自房间,一壶茶不到的功夫就又陆续进了会议室。 郭阳只来得及和吴雄简单打了个照面,聊了几句西湖湿地的保护,随后也跟着进了会议室。 会议开了很久,中途歇了一晚上,直到第二天才整理出了细节,并分配好了任务。 每一个团队都只负责一部份文字书写内容,最后由王浩和赵希涛来负责汇总。 报告依然不涉及具体施工细节,但突出了输水的好处。 同时也强调了嘉禾已做的工作,比如祁连山水源地保护,祁连山国家公园,河流源头和沿线生态涵养林。 通过层层递进,如今河西走廊三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都出现了增加。 尤其是讨赖河和疏勒河流域,冰川融水增速在降低,但流域内多年年降水量都是在上升。 这足以证明水源涵养林的作用。 只要坚持栽树、坚持植被绿化,红旗河中途补水的能力会很强劲,同时也能降低沿途的损耗。 除此之外,更多的是红旗河工程沿线上的几大关键节点与难度。 隧道、峡谷、大坝,一道道天堑都详细的写明在了纸上,评估了施工难度、经济投资与回报等等指标。 为后续的勘探设计和施工团队提供了依据。 最后,还给出了建议,可以启动部分试验性和阶段性工程。 郭阳全程参与了,他认为‘报告’还算完整,不过大多数人觉得瑕疵不少,很多地方含糊其辞。 在敦煌机场送别王浩和水利部领导时,王浩都还在抱怨。 “郭总,第二条线路其实没必要,要穿越藏南和缅甸,可能几十年内都没有可能。” 水利部领导也说:“国产盾构机出来也有五六年时间了,在隧道施工上的技术进步速度很快,建超长隧道并非不可能。” 郭阳说道:“王院士,自流线路最初可是你提出来的噢。” 王浩:“现在情况不一样,领导们很可能动真格了,国界外的路线规划完了也只能停在纸面上。” “报告里把这条路线写上去,岂不是在打领导的脸?” 郭阳无奈笑了笑,才放低声音说:“放心吧,这件事我在巴西参加里约峰会时和领导提过,他让加进去。” 王浩和水利部领导皆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。 送走了两人,郭阳才转身,又回到了嘉禾生态在敦煌的办事处。 赵希涛还在这里。 和王浩的团队不一样,王浩和水利部门关系密切,已被官方正式邀请参与红旗河的前期工作。 而赵希涛是嘉禾的特聘人员。 其对流经藏南和缅甸的自流线路最早提出质疑,现如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秘密负责这一段的规划设计。 也是嘉禾的任务。 见到郭阳来了,赵希涛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,“郭总。” 郭阳说:“赵老准备什么时候去南边,想好办公地点了吗?” “一个办公地点可能不行。”赵希涛说道:“林芝、察隅、贡山、福贡,如果可以,在墨脱也最好有一个。” 郭阳沉吟道:“条件都很艰苦啊!” 赵希涛眼眉一挑,“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,郭总是嫌老头子年龄大了?” “没有。”郭阳摆手道:“就是想到这些地区山高谷深、自然条件恶劣,交通不便,让赵老去受罪就有点于心不忍。” 赵希涛:“哈哈哈,只要红旗河能按照这条线路走,老头子我就是死在山里也在所不惜。” 郭阳呛道:“赵老还是要争取多活几年,红旗河如果能通水,那一定是你手上这条线路。” 赵希涛打趣道:“郭总可真有信心。” 郭阳只是笑了笑,没多说。 赵希涛愿意设计这条跨国线路,也是暗中得知国家有意收回,算是打蛇打到了七寸,不怕他不上钩。 不过,想到赵希涛提的几个县城,郭阳估摸着他也要去一趟。 有些特殊的设计只能他来完成。 … 京城。 王浩和水利部领导将‘报告’层层上传,最终到了领导们手里,领导批复的内容也很快下来。 可推进阶段性河流治理,及先期规划设计。 河西走廊、黄土高原、塔克拉玛干沙漠皆在批复之中,同时也契合了此前的一些流域治理内容。 但无论怎样看,透露出的讯号都很耐人寻味。 “红旗河工程要动了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