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县太爷憋屈-《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》
第(3/3)页
在最初签订契约时,便要求每家上报自家参与开垦的人数,还有是否是老幼或是青壮年等等,按照不同人的食量扣除相应的银钱。
如此重要的事,众人便不得不时间进去,全都交给外人终究是不放心。
若不是天气不适合,每日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猎。
相比起那么丁点的饭钱之差,村民当然更怕不能做工,最后就算不舍得也只能同意。
最初,有许多村民人对于那扣除的银钱颇有些意见,尤其是那些家中较为穷困的人家。
说是八九分饱,薛家也不食言,绝不会让他们饿肚子。
丈量人员如此豪爽,显然是亭长让他们放水的缘故。
食量不同发放的竹片也各不相同,在村民们来领饭时,便按照不同的竹片领不同分量的饭食。
只是在吃到饭菜之后,却又对薛家感激不已,无他,便是因为自己交的那些银钱能换来如此分量的事务,绝对比他们自己在家做饭划算。
虽然不忿于薛家这群被驱逐之人竟能小人得志,但他也不会与自己的仕途过不去,这次不用师爷来吹耳边风,便痛痛快快地下了批示,没整出什么幺蛾子,虽然心里憋屈的不行。
而此时,山林的开垦以及田地的围建仍在进行中,毕竟十几万亩地,就算动员了大半个镇的人,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。
这便是两人的差距呐。
六月份的苗种育下,山地还在开垦围建中,薛家便要提前开始考虑招收种植番薯的劳力。
扦插与剪苗虽然并不过分要求体力,但怎么也得要手脚麻利之人。
至少老人孩童必然做不了,那便只能是青壮年。
如此一来,这六万多人中附和薛家要求的还能有几万人?
而薛家的时间又赶,本镇劳力不够便只能招到外镇去。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