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722章 第721只 女子参与科考 软硬兼施便是最合理的策略。 好在,天朝百姓长期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,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,那是刻在骨子里的,历朝历代以来,只要日子过得去,在不违背儒这一字之下,百姓们便都是最顺的民。 若没有人煽动或是带头,反抗官府命令的终究是少数。 而女兵营,大楚开国以来便一直存在,只是后来被林成继这个逆贼取消了而已。 他只是一个逆贼,有什么资格取消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矩? 作为皇孙殿下,作为未来的帝王,林楚恢复女兵营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么?百姓们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。 因此,最后在官府坚持不懈的‘游说’之下,除去那些老幼,多数能力者都入了女兵营。 当然也有部分家人坚持不让,那女子也没被说通的没加入进来。 她们继续待在家中,干着她们的农活、或是去薛家做工、或是料理家务,如寻常女子一般,彻底放弃她们能力者的身份。 简单,咱让她有用不就行了。 所以,重要的还是让百姓们知道,女子也可以考秀才当官儿。 尤其是女子们力气还不如男子大,这干的活儿主要是偏向需要心灵手巧的,而不是苦力活。 前者的工钱总体上还是不如后者。 故此,才有这样的偏差。 你们不信呐?咱就行给你们看! 要说拿笔杆子挣钱。 比如说,薛家之前一直办的书院。 所以,还是算了吧。 机会轻轻松松就能到手,如何能有女子那般刻苦。 这些人家,宁可承受高额的税赋,宁可没那些优惠,宁可让家中子嗣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,也不愿乱了祖宗的礼法,让自家女子出去做这些抛头露面,或是本就不该属于女子之事。 女娃念书了能干啥? 再说了,这女娃在家里还能干活儿,再不济,去给薛家洗洗番薯还能挣不少钱。 说到这啊,也幸好当初薛琅静在离开前对江芊月提了一句。 自古以来就没这个道理嘛。 这么看来,念书似乎还真是好去处啊? 而且,虽然官府出了大头,但自家怎么着还是得出点银子的呀。 为啥? 这些女子不就是在拿笔杆子挣钱么? 人家坐着拿拿笔,每日的工钱都比一个壮汉没日没夜地干活儿要挣得多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