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伽马射线暴离开空间夹层造成的震荡十分微弱,完全被戴森球自身的空间震荡遮盖,这也是不能提前察觉的。 伽马射线暴在波动衍射的影响下合并,之后在相同的效应下,伽玛射线被收束成了直径两万公里,能量密度大大提高,形成了无可抵御的穿刺之力。 按照计划,射线并未瞄准戴森球的中心,伽马射线暴确实很猛烈,但终究不是恒星死亡时的刹那爆发,距离摧毁另一个恒星还差的远。这要是命中戴森球核心区,伽马射线暴的威力就会被中心恒星吃下。 最终在戴森球上开个直径数万公里的“小洞”,只是不疼不痒的小伤。 所以日向雏田设定的目标是戴森球的环切线,掠过中心的两颗恒星引力圈的透镜边缘。 首先是能在戴森球上打开两个缺口,其次是被引力透镜扭曲后,伽马射线会转向,然后命中躲在戴森球后面的一串行星,首当其冲的就是大筒木一族的本星,那个大筒木一族最为集中的行星。 这才是降临者们的第一打击目标。 遗憾的是,第一波打击并没有击中第一目标,而是掠过了这颗巨大的行星,带走了行星表面的全部空气,并从行星一侧刮走了十万分之三左右的物质。 虽然仅仅是掠过,但造成的损坏并不小,尤其是掠过攻击对行星的运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。 大筒木本星被掠过的角度和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,这就导致自传速度上升以及自转轴偏转,准确的说出现了自转轴的晃动。 在一个直径一万公里的星体上,哪怕是一度的自传偏差,行星表面都会晃动接近一百公里,这当然是巨大的灾难。 如果这个行星的居住者不是大筒木一族,大筒木本星的生命将会全灭;如果大筒木们没有那么多的神树加固行星,行星表面将会掀起岩石浪涛。在自转轴稳定下来前,行星表面将不会有任何山体幸存,取而代之的是几千米厚的碎渣和尘土。 但这次攻击最大的影响是将大筒木本星标注了出来,给周文明的所有攻击者指明了精确的攻击坐标。 八爷和战锤的背后偷袭也失败了,他们的攻击打在了大筒木本星后面的行星上,虽然一举打残了四颗行星,但却没有碰到目标一丝一毫。 降临者们预计大筒木本星有掩护的卫星,但没有想到负责掩护的不是卫星,而是行星级别的天体,并且数量高达两百颗,保护的密不透风。 不过现在有了精确坐标和速度信息,密不透风中就有了钻头的可能,第二轮恒星炮击开始了。 真核文明的交流速度很快,在得到大筒木一族的帮助后,通过查克拉和大筒木神术的辅助,真核文明成员的交流速度更快了。 无数的信息从一个个真核集团中发出,极速的讨论中很快将意见集中。 “敌人很厉害,远超我们的预计。” “我们只确定了来自后方的攻击坐标,前方打穿了戴森球的攻击来源不明,那是从空间夹层中跳出来的攻击。” “怎么办?反击,撤退,还是投降?” 经过大约两秒的激烈意见碰撞,反击成为了真核文明的决策。 这无关什么好战的态度,而是真核文明对自身状态的判断。 撤退是他们根本做不到的,那需要改变当前的轨道或速度,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加速度。可承受过载的力量掌握在大筒木一族手中,真核文明凭借自己根本做不到。 在如今的高速下,轻微的机动都可能摧毁整个戴森球,而真核文明绝大多数的成员都居住在戴森球上,戴森球解体就意味着这个文明全灭。 投降也做不到。 现在的情况是敌人能打过来,而自己不知道敌人在哪,更不可能搞清楚敌人的决策核心在哪,投降个锤子。 反击的话至少有明确的目标,后方两个恒星是能够确定的敌人,于是只能选择反击了。 无论如何,战斗也是交流的一种,等到搞清楚敌人的决策中心在哪,弄明白敌人的通讯方式,再考虑是不是要投降。 作出决定后,戴森球上开始形变,一个个巨大的炮击窗口打开,两颗恒星被牵引着产生了相互影响,来自双星系统的伽马射线暴爆发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