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一点请放心。”风澈胸有成竹地说道,“我们已经成立了高山桑蚕联盟,周边八个村寨都加入了进来。只要签订合**议,我们可以立刻组织联盟的村民们扩大紫纹蜜桑的种植面积,修建新的蚕房和缫丝工坊,保证每月供应五百斤以上的彩色蚕丝。” 他带着考察团来到桑蚕联盟的规划图前,详细介绍了扩大生产的计划:“我们会统一提供紫纹蜜桑的接穗和培育技术,统一培训蚕农,统一收购蚕茧,保证彩色蚕丝的质量和供应量。” 艾莲娜女士看着规划图,又询问了联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,满意地点点头:“很好!你们的规划很完善,我相信你们有能力满足我们的需求。” 考察结束后,双方在桑蚕学堂的会议室里签订了合**议。“鎏金丝线”将以高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收购彩色蚕丝,合作期限为三年,还将派技术人员来指导彩色丝绸的研发和生产。 “合作愉快!”风澈和艾莲娜女士握手道别,心里充满了成就感。他知道,这次合作不仅能让高山桑蚕事业更上一层楼,还能让中国的彩色蚕丝走向世界高端市场。 第三章 桑蚕联盟的扩产浪潮 合**议签订的消息传遍了高山桑蚕联盟的各个村寨,村民们都激动不已。八个村寨的族长连夜赶到箐口村,召开联盟扩大会议,商量扩产计划。 “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!每月供应五百斤彩色蚕丝,咱们联盟的收入能翻好几倍!”来自苗寨的族长阿贵激动地说道,他身后的苗寨村民们都点头附和。 “是啊!我们寨里有很多闲置的山地,正好可以用来种植紫纹蜜桑。”彝寨的族长阿木也说道。 风澈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,笑着说:“大家别急,扩产既要速度,更要保证质量。我们分三步走:第一步,由箐口村提供紫纹蜜桑的接穗和培育技术,每个村寨挑选二十名年轻蚕农,来箐口村参加培训;第二步,统一规划桑园和蚕房的建设,桑园要选在向阳、通风的地块,蚕房要按照标准修建,保证通风、防潮、保温;第三步,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体系,确保每一批彩色蚕丝都符合标准。” 大家都非常赞同风澈的计划。第二天,各个村寨的年轻蚕农就来到了箐口村,参加为期十天的培训。阿竹负责教桑苗嫁接和培育技术,陈老伯教缫丝技术,阿雅教色素提取和岩蜜固色技术,风澈则负责讲解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。 培训期间,蚕农们学得格外认真。苗寨的年轻人阿牛,之前一直在外打工,听说村里要发展桑蚕事业,特意回来参加培训。“以前觉得种桑养蚕没前途,现在才知道,这是个能发家致富的好门路。”阿牛一边练习嫁接技术,一边说道,他的手上磨出了水泡,却依旧每天第一个来到桑园。 彝寨的姑娘阿朵,对刺绣和染色特别感兴趣,每天都泡在绣坊里,跟着阿雅学习天然色素的提取和搭配。“我要把我们彝寨的传统图案,用彩色蚕丝绣出来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。”阿朵笑着说道,眼里满是憧憬。 十天后,培训结束,蚕农们带着紫纹蜜桑的接穗和技术资料,回到了自己的村寨,立刻开始筹备桑园和蚕房的建设。联盟统一采购了桑苗、工具、建材,用马车运送到各个村寨;风澈和阿竹、陈老伯则轮流去各个村寨指导,确保桑园规划合理,蚕房建设符合标准。 学堂的孩子们也没闲着,他们制作了《彩色桑蚕培育手册》,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说明,分发给各个村寨的蚕农;小石头和小娟还主动报名当“小技术员”,跟着风澈去各个村寨,帮忙指导蚕农嫁接桑苗、调配色素液。 “阿牛哥,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一定要对齐,不然成活率很低。”小石头站在苗寨的桑园里,像个小老师一样指导阿牛嫁接。 阿牛笑着说:“知道了,小石头老师,我一定好好学。”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各个村寨的桑园和蚕房都建设完成了。紫纹蜜桑的接穗全部嫁接成功,嫩绿的新芽从接穗上冒出来,充满了生机;蚕房里,第一批蚕宝宝已经孵化,正吃着新鲜的桑叶。 为了保证质量,联盟成立了质量检测小组,由风澈担任组长,每个村寨派两名代表参加。检测小组定期到各个村寨检查桑苗生长情况、蚕宝宝健康状况和蚕丝质量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 “阿木族长,你们寨的蚕房湿度有点大,要尽快加强通风,不然蚕宝宝容易生病。”风澈在彝寨的蚕房里,对阿木说道。 阿木立刻安排村民们给蚕房安装通风扇,清理蚕房里的积水:“谢谢风澈先生,我们马上整改。”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,扩产计划进展得非常顺利。两个月后,各个村寨的第一批彩色蚕丝就缫制完成了,质量完全符合“鎏金丝线”的标准。当装满彩色蚕丝的马车驶向山下的码头时,村民们都激动地欢呼起来:“我们成功了!我们能供应足够的彩色蚕丝了!” 第四章 桑蚕学堂的创新大赛 随着桑蚕联盟的不断发展,桑蚕学堂的孩子们也越来越有干劲。风澈看着孩子们对桑蚕事业的热情,决定举办一场“桑蚕创新大赛”,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,研发新的桑蚕产品,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。 大赛的消息一公布,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。比赛分为三个项目:桑蚕手工艺品制作、桑蚕新品种培育、桑蚕文化创意设计,每个项目都设置了一、二、三等奖,奖品是桑蚕工具、书籍和定制的蚕茧奖杯。 小石头报名参加了桑蚕新品种培育和手工艺品制作两个项目。他和几个同学一起,尝试用紫纹蜜桑和京城带来的七彩桑再次杂交,希望能培育出颜色更鲜艳的桑苗;同时,他们还用彩色蚕丝和蚕茧,制作了一个立体的“桑蚕乐园”摆件,里面有桑苗、蚕宝宝、蚕茧和缫丝机,栩栩如生。 小娟则报名参加了桑蚕文化创意设计和手工艺品制作。她设计了一套“彩色桑蚕”主题的文具,包括笔记本、书签、笔袋,上面印着可爱的蚕宝宝和桑苗图案;还用彩色蚕丝绣了一个小背包,上面绣着“云间桑香”的字样,非常精致。 其他孩子也各显神通:有的用桑枝制作了小型的桑基鱼塘模型,展示循环农业的魅力;有的用天然染料染出了彩色的桑叶书签,上面还压着干枯的桑花;还有的编写了一本《桑蚕宝宝的成长日记》,用漫画的形式讲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