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 乡村求助-《触物鉴宝,一眼千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陈小友,你看看这个。”
    陈墨白接过来,初看以为是工匠随意划的,但当他凝神感知时,却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、但与《物灵谱》中记载的某种民间工匠标记颇为相似的意念残留!那是一种祈求家宅平安、六畜兴旺的朴素愿望,与这农家老宅的气息隐隐相合。
    “这不是普通划痕,”陈墨白对王老五说,“这可能是当年制作这陶罐的工匠留下的祈福标记,有点讲究,算是给这老物件添了点彩头。东西不值钱,但这份念想,比银元更值得留着。”
    他这话,巧妙地将焦点从钱财价值,部分转移到了情感和文化价值上。王家兄弟和围观村民听了,都觉得脸上有光,气氛彻底缓和下来。
    最终,在三叔公等长辈的主持下,三兄弟达成了平分协议,一场风波就此平息。王老五千恩万谢,非要留他们吃饭,被陈墨白婉拒了。
    回程的路上,金三钱难得夸了一句:“小子,今天这事办得还算有点人样,没光盯着钱眼看。”
    林清瑶则忙着将今天收集到的陶罐、银元数据,尤其是那个工匠标记,录入数据库,充实“民间器物”和“特殊符号”分类。
    陈墨白看着窗外掠过的北方冬景,心中感触。这次乡村之行,看似解决了小事,却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古玩行当不仅是鉴宝斗智,更连着人间烟火、世情冷暖。那些沉淀在普通器物中的民间智慧与情感,同样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或许,也是对抗“鬼工门”那种唯利是图、泯灭匠心的歪理邪说的一种力量。
    而那个意外的工匠标记,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提示,在这广袤的民间,还藏着多少未被发现的、与“承安会”精神或许一脉相承的朴素坚守?新的线索,似乎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,悄然萌芽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