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药罐显灵-《触物鉴宝,一眼千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然依旧模糊,但他似乎能“看”到一些器物周围萦绕着极其淡薄的光晕或气场。大多数老货都带着一层温和的、颜色各异的微光;而几件他早知道是仿品的玩意儿,则要么光芒刺眼浮躁,要么灰暗呆滞,甚至有一件清末仿明的青花盘,周围还绕着一圈不和谐的、暗沉的光晕,像是被什么东西污染过。

    成功了!虽然只是最最初级的、模糊的感觉,但确确实实是“观气”的雏形!

    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,恨不得立刻跑去告诉金爷这个好消息。但转念一想,还是稳住了。这点微末道行,在金爷那种老狐狸眼里,估计跟刚学会爬的婴儿差不多,就别去献丑了。

    他更加刻苦地练习起来。手握玉片,对着店里的东西看了又看,努力分辨那极其微弱的光晕差异,并与自己触摸感知到的结果相互印证。

    渐渐地,他不需要一直握着玉片了。他能更快地进入那种凝神状态,捕捉物体的“气”。虽然依旧无法像触摸感知那样得到详细画面和信息,但对于快速判断一件东西的“新老”、“好坏”、“祥和不祥”,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
    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“快速筛查”功能!

    这天周末,琉璃厂人流量大。陈墨白看店,一边应付着零散的顾客,一边继续他的“观气”练习,现在这几乎成了他的本能,看人先看气,看物更看气。

    这时,一个穿着体面、但眉宇间带着几分愁容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,手里抱着个锦盒。

    “老板,麻烦您给瞧瞧这个。”男人打开锦盒,里面是一尊尺把高的铜佛像,做工精细,包浆厚实,看起来有些年头了。

    陈墨白没上手,先是习惯性地凝神“观气”。一看之下,心里却“咯噔”一下。

    这尊佛像的“气”非常奇怪。整体看去,确实有一股沉稳古老的韵味,说明主体是老的。但在佛像的底座和背部几个不起眼的地方,却缠绕着几丝极其微弱、但明显不同的“气”,这些气显得“新”、“锐”,甚至带着点…化学品的刺鼻感(这是他观气结合想象得出的综合感受)?

    这感觉,就像一件老衣服上打了几个新补丁,虽然补丁颜色接近,但针脚和布料的感觉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“先生,这佛像请来有些年头了吧?”陈墨白一边客气地问,一边戴上手套,准备上手验证。观气毕竟还粗浅,最终还得靠“触灵”定论。

    “是啊,祖上传下来的,一直供着。最近家里遇到点事,急需用钱,只好…”男人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陈墨白点点头,手指轻轻触摸佛像主体。一股平和、醇厚的信仰之力传来,确是明清老物无疑。但当他的指尖滑到底座一处细微的接缝和背部几处鎏金脱落处时,那熟悉的、现代工具的震动感和化学药剂的气息瞬间涌入脑海!

    果然!这是一尊“插头货”!即佛像主体是老的,但原本的底座可能残损了,或者为了抬高价值,被人后配了更精美的底座(也是老的,但非原配),并在背部破损处进行了化学做旧和补鎏金!这种手法非常隐蔽,极易打眼。

    陈墨白心中了然,放下佛像,对那男人说:“先生,这佛像主体是开门的明清东西,不错。不过…这底座和背部的几处修补,是后来做的,您知道吗?”

    男人一脸茫然:“修补?不会吧?从来没动过啊!”

    陈墨白指着那几处细微痕迹,结合观气和触灵的感受,仔细解释了一番。男人听得脸色渐渐发白,冷汗都下来了。

    “这…这…唉!说实话,这是我爷爷那辈就有的,真不知道还动过手脚!那…那这还值钱吗?”男人焦急地问。

    “价值肯定大打折扣了。”陈墨白实话实说,“毕竟不是原装原配了。不过主体还是好的,若是诚心出,价格合适也会有人要。”

    男人失魂落魄地走了,显然打击不小。

    陈墨白却心里美滋滋的。这次成功凭借“观气”发现疑点,再结合“触灵”精准定位问题,让他对这套组合拳越发有信心。

    下午,店里来了个熟面孔——上次夸他眼力好的那个摊主。

    “陈爷,忙着呢?”摊主笑嘻嘻地凑过来,从怀里神秘兮兮地掏出个东西,“刚收了件好东西,您给掌掌眼?”

    那是一个脏兮兮、黑乎乎的陶罐,沾满了泥土,看起来刚从地里刨出来似的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土腥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