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秦家兄弟没听进去,他们有陆家依靠,怕什么。 店铺修造后期,戴缨吩咐秦家兄弟可以开始寻匠人了,织工,染匠,还有绣娘,三者缺一不可,别再雇用一些学徒和伙计。 初时投入本金大,不能省。 秦家兄弟办事利索,很快在店铺即将完工时,大多匠人都已到位,除了织工,顶级的织工太难寻了。 后来,戴缨修书一封,从平谷老家调了一名老织工来,又聘了几名学徒。 从购置店铺到开张,历时几月。 这中间,戴万如在得知戴缨在京都开店后,给戴万昌去了一封信,信中内容不去细说,无非是反对戴家将生意发展到京都。 戴缨把店铺一开,她才挣回的脸面,全都化为泡影,又会沦为那些官妇们的私下调侃。 当然,戴万昌这一次没做理会。 铺子开张后,戴缨不常在陆府,几乎整日待在绸缎庄,只在晚间回陆府歇宿。 其实单论铺面营计,并没有很忙,自有管事和伙计打理。 致使她废寝忘食的事是,同匠人们研制面料。 她想研制一种更为轻薄的纱织,首先原料上得顶级,简而言之就是要独一无二。 戴缨半倚在窗榻上,头枕在胳膊上,归雁拿小扇从旁扇风。 “婢子有一事不明。” “什么事不明白?” “娘子要的月光纱好是好,轻如禅意,夜月下,流光溢彩,可这种纱面并不实穿,上等的丝织造而成,价格必定不菲,就是小富之家也无财力承买,研制出来岂不鸡肋。” 戴缨笑道:“这话在理。” “既然在理,娘子为何还花这么多的精力盘弄它?” “想在京都做出明堂,需得闹出一声响,可明白?” 归雁摇了摇头。 戴缨耐心道:“这件织品做成的衣物,本就不是给普通人穿的。” “不是给普通人穿的?那是给谁穿的?” “有一类人,虽是贱籍,却是雅集宴饮的不可或缺,她们的一举一动是全城的焦点。” “什么人?” “青楼中的行首。” 归雁惊呼:“行首?” 戴缨点了点头:“待中秋之时,京都有烟花会,那些青楼行首们会登台献艺,一为应景,增添节庆热闹,二为才艺比拼,若咱们这件月光纱衫能穿到她们身上,打响名头只在旦夕。” “懂了,相当于借她们的名头,给咱们造势。” “就是这个意思。”眼下她先把绸缎庄做起来,之后再拓展其他营生问题应该不大。 之后的一段时间,戴缨一心扑在月光纱的织造上,终于,达到了她想要的样子。 接着,让织工赶制出一卷样料。 这日,一辆精致的香车穿过街市,停在一幢楼前,马夫放下踩凳,车帘揭起,一个青衣明丽的丫头下了马车,侧过身,伸出双手。 车里下来一个鹅黄纱衫的女子,女子乌压压的云髻儿,碧清妙目,白得像雪凝成的人。 “娘子,是这里了。”归雁将戴缨扶下马车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