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为了一点权,为了一点利,就能毫不犹豫地把屠刀砍向同胞。” 她的话,让旁边的刘邦都收起了玩世不恭的表情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 有背叛,自然就有反抗。 天幕的色调,从伪政权的灰色,转入了暗流涌动的黑色。 在上海、南京、武汉这些沦陷的大城市里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在城市的阴影之下悄然打响。 军统、中统,以及地下党的特工们,如同一柄柄潜藏在黑暗中的利刃。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——锄奸! 一个个铁杆汉奸,在自己的寓所、办公室,甚至是在日军的重重保护之下,被神秘地处决。 天幕甚至专门给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传奇人物片段。 【暗杀大王——王亚樵】 画面中,这个被称为“斧头帮”帮主的男人,眼神凌厉,手段狠辣。 他曾策划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会场,刺杀汪精卫。 虽然子弹只是击伤了汪精卫,未能将其当场格杀,但这一枪,却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! 这一枪,让所有大汉奸都陷入了闻风丧胆的恐惧之中,晚上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。 然而,个人的英雄主义,终究难以对抗体系性的叛国。 汪精卫的叛国,其最大的危害,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。 它更是对整个民族抗战意志的一次沉重打击。 “连政府的二号人物都投降了,我们还打得赢吗?” “或许,‘曲线救国’真的是一条出路?” 这种亡国论的阴云,在汪精卫的煽动下,开始在部分意志不坚的人心中蔓延,造成了巨大的思想混乱和民族精神的撕裂。 镜头最后,给到了一个普通的沦陷区店主。 几名伪军闯入他的店铺,将一面伪政权的旗帜扔在他的柜台上,恶狠狠地命令他挂出去。 伪军走后,店主颤抖着手,从柜台的夹层里,拿出了一面被他小心珍藏的、小小的青天白日旗。 他的面前,放着两面旗。 一面,是屈辱的“和平”。 另一面,是染血的尊严。 他该如何选择? 他的选择,也代表了当时无数在沦陷区苦苦挣扎的百姓,那撕心裂肺的内心拷问。 天幕的旁白,在此时悠悠响起,带着无尽的悬念。 “当汉奸的屠刀砍向同胞,当亡国论的阴云笼罩全国,在中国的战时首都——重庆,那里的人们,又在经历着什么?” “他们,将如何回应这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绞杀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