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章 前期准备-《一开始我只想下班》
第(2/3)页
所以苏寒在海报这方面不准备大改,最多根据实际情况,在一些细节方面做出调整。
但海报终究只是一张图,需要用到的几个演员完成各自的姿势动作,最后交给后期专业团队修图调整。
但片头和片尾的剪辑就不一样的,需要用到许多剧中的片段,而这对于一部边拍边播的电视剧而言是很麻烦的。
边拍边播的好处显而易见,不论是对于观众,还是对于制片方。
观众的不满和反馈,可以促进后续剧情和结构的调整;而成绩如果远没有达到预期,对制片方来说也可以直接拦腰砍断,及时止损。
但这和电影式的完成所有镜头一起剪辑的模式习惯就会有些冲突,特别是在片头和片尾的处理上。
最开始的电视剧就像是电影的简化版,所以都已所有镜头拍完后,剪辑比较满意和有代表性的,作为片头和片尾。
但随着边拍边播流行后,这些习惯就很难适应新的模式。
有些剧直接做出了调整,在首播的时候并没有片头和片尾的剪辑。
大概的模式是,每一集的开头,在第一个戏剧性桥段结束后,直接把片头曲作为BGM播放,配合画面。
在一集即将结束后,片尾曲又会缓缓响起,伴随着画面一起结束。
这一套在岛国非常流行,因为岛国的电视剧早就使用了边拍边播的模式。
不过考虑到观众习惯的缘故,在第二轮播放的时候,制作方往往会再制作一般片头和片尾的剪辑,同时也会顺便对剧情剪辑进行一定的修改。
这也是因为边拍边播导致拍摄的时候难免会赶进度,有些缺漏会导致最终结果不够完美。
如果早个十几年,或许可以和岛国一样,首播之后再卖一波精修剪辑加上片头片尾的DVD。
可惜现在实体专辑都已经成为小众的网络时代,各个平台所能做的就只有剧集收费,又或者高清晰度高帧率额外付费。
和电视台不同,网络平台画质更高,服务器压力等成本也更大,所以收费是难以避免的。
电视台可以接广告回本,网络平台却比较麻烦,因为在演艺协会的诸多规则中,限制了各大网络流媒体平台的广告数量、频率、以及广告投放模式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