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票房 一-《一开始我只想下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且最有意思的是,「侦探」这个原本在华夏市场非常冷门的角色,当大家都还沉浸在还未下线的《唐探》电影的时候,悄然开始火热起来。

    尤其是寻找热点分出迅速的网文行业,龙头的几家网站纷纷出现的跟风的新书。

    先是从同人入手,发现热度不错,吸引了不少读者。

    紧接着有老写手也开始琢磨,特别是那些本就专注于推理类型的作者,将侦探这个元素给单独拿了出来。

    虽然大体的剧情上换汤不换药,旧瓶装新酒,但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新。

    一开始大部分作者还走不出以往习惯的刑侦路线,但写着写着,发现这么一个业余查案的角度,视角会非常不同,能够写的内容也会更加自由。

    于是乎,轻松的、严谨的、架空的、明面推理实则撒狗粮的……

    等到《唐探》从院线下线几个月后,不少看过的观众才发现自己这段时间追的几本书,最后居然都能追溯到当初最开始看过的《唐探》!

    这个年代除了不看书的意外,看书的人基本都会看看网文。

    这玩意儿和出版文不同,图的就是一个乐呵,就像是路边小摊的小吃,谁都能吃点,不会在乎味道有多好。

    当然,有时候这些小摊也能发现一些深藏不露的大神。

    而网文这边侦探概念的火热,也终将引起出版文圈子作家的注意,对于他们而来,推理能用的技术和套路都已经被用完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忽然出现一个「侦探」的角色,一下子倒是有了新的灵感。

    这些作家中倒也有人以前留意到过西方市场的作品,以及侦探这种概念。

    可是因为这个世界线华夏市场的压迫,西方推理相对而言显得十分弱势,不仅仅是华夏市场推理作家很少去关注,本身的质量也差了些,稚嫩了许多。

    不过有了《唐探》这一珠玉在前,大家的灵感创意就像打开了闸门,无数的点子开始奔涌。

    当然,大家也没有忘记苏寒自己在微博说的话。

    《唐探》不同于苏寒工作室之前的作品,剧本是导演王诗文自己写的,苏寒工作室只是投资方而已。

    因为苏寒的微博,王诗文获得了难以想象的热度,甚至一度比肩苏寒。

    因为看完《唐探》的观众全都涌入了王诗文的微博账号,关注噌噌噌的往上涨。

    王诗文倒是很有自知之明,《唐探》剧组组建前的窘境,让他明白自己的剧本虽然不错,但这一次能成功,关键还是遇到了伯乐。

    所以王诗文的措辞非常的谦虚和低调,直言自己的剧本还是喜剧为主,推理方面不要太过于深究,最重要的还是大家大过年的,能看得开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