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四十八章 问水集 周梦臣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,是设计一种可以方便打井的机器。 让打井比较方便。 只是周梦臣思来想去,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 毕竟周梦臣能用的,只是人力而已,最多是有一些畜力。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足够的动力,周梦臣即便是有再多的办法,也是无用之功。 既然动力不足,那就想办减少做工。 首先,周梦臣想的很清楚,在江汉平原之上,地下水并不是太深的,最多五六米。即便在干旱的情况之下,也仅仅十米上下。 既然动力不足,就想办法减少工程量。怎么减少?就将井口缩小便是了。 于是周梦臣回忆起他小时候见过的一种井,就是有一个压杆,在用之前,浇上水,然后用力压上几下,就能出水的井,农村运用是非常普遍的。而且打井时候也不需要直接挖开了,周梦臣将他之前的打井机改进了一下。 只要固定好角度,只需一天的功夫,就能将铁棍砸出一个五米深,直径一两寸的小洞。然后将一根竹竿打通里面的关节直接埋进去。然再上面按照一个与农村一般的压水装置就行了。 当然周梦臣遇见了问题。 主要是密封问题。 这种压水井是利用空气压力,将下面的水压上来,最关键的部件就是里面的那个阀门。 这个一般都是用橡胶做的。 而这个时代大明是没有橡胶的。 周梦臣找了不少备用品,比如鱼胶,杜仲胶,还有别的什么轿,与丝绸或者其他布料混合在一起。 只是在气密性上与橡胶相差不小,也容易损毁。 只是勉强能用而已。 在周梦臣看来,他对此并不是太满意的。因为各种情况的勉强,要想将水压上来,就要费好大的力气,需要有将压杆压得飞快,这才能将水给压上来,需要掌握一定的节奏与技巧的。 不过周梦臣的标准,显然与这个时代很多人的标准不一样。 “咳咳。”刘老尚书猛地咳嗽了两声,说道:“好。你有这种天分,屈居于武昌一阴阳官,却是屈才了。” 周梦臣说道:“老先生缪赞了。” 刘老尚书说道:“我一辈子也算是纵横天下,上报家国,下安百姓,临老之余,未尝有恨。但唯独有两件事情有遗恨,我虽然读书进取,位列朝廷,但是心中并不以仕官为傲,反而有两件事情,是我生平最大骄傲。” “一是医术之精。” “我刘某人如果不是花费太多精力在做官之上,我敢夸口,当今之事,我的医术当为第一。” “二是治水之能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