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七章 迷途知返,更为决绝-《汉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金川河上明军的相互自残行为,进行得非常“激烈”。
    但禁军并无伤亡,京卫乱兵伤亡也不是很大。
    这是好在两军之间隔着金川河哪。
    京卫的伤亡来自于刚到金川河南渡时,被禁军警告不听,禁军射箭所伤。
    在密集的箭矢中,渡河乱兵只能将船后退至安全区域,与禁军互射。
    可这样的射箭自然不太可能命中目标。
    这个情况持续了约半个时辰。
    而后,乱兵从岸边民舍取来门板、床板,准备强行渡河。
    如果真渡河了,那么这场悲剧就真正上演了。
    一旦仪凤、钟阜二门的守军遭受内外夹击,肯定崩溃。
    而三门清军合力南下,凭这两支还在内耗的明军,怕是根本挡不住清军一击。
    万分紧急关头。
    变化终于出现了。
    夏完淳,这个义兴朝十九岁的太平候,在大胜关外被尼堪大军击退,自然不是偃旗息鼓,打道回太平府。
    夏完淳十三岁就领兵,虽然领的是义军,可战场厮杀那是实打实的。
    绝不是尼堪认为的,一战击退就崩溃的那种怂货。
    夏完淳一击不成即退,那是有原因的。
    吴争建议朝廷急调建阳卫入京协防,看清楚,是入京协防,不是阻击清军。
    所以,夏完淳见前路大胜关不通,自然想要绕行。
    怎么绕,从秣陵关边,绕方山,渡胭脂河、秦淮水,然后由应天府定淮门进城。
    这一绕,路确实不少,整整一天的急行军哪。
    好在,总算赶到的及时。
    定淮门守军不是京卫,也不是禁军。
    此时的应天府明军有三种,禁军、京卫、府卫。
    禁军是皇帝直隶,内阁控制京卫,府卫实际上相当于后世武警,负责京畿治安,隶属于京兆府。
    所以,城中的民乱,还没有影响到西城。
    当夏完淳率部,擎着朝廷圣旨,喊开定淮门,守军自然不会去阻拦太平候入城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