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十九章 书生-《神兵阁异闻录》
第(2/3)页
卓玉成偏头笑了笑,晃动着手腕,将杯中茶水荡出微波道:“殿下,近日朝中可否有何趣事?”穆云霄被这么一问,一时未反应过来,三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自己,瞧着卓玉成片刻,又仔细回忆了一遍近日朝堂发生之事。
“近日,朝堂之上,确有一事极为令人在意。”穆云霄抬眼环顾众人一圈,道:“前几天,父皇刚提拔了一位新士,任职吏部尚书,主管吏部一切事宜。”
“那位新士,身份如何?”卓玉成喝了口茶,将茶杯放下,神色了然。宫中人多口杂,许多消息无需亲自打探,也可从旁得知。何况,这次的消息,并非小事。
穆云霄道:“一介书生,寒门志士,名唤杨铭,个性公正廉明,行事果断干脆,不占位,不偏向,是以父皇放心将吏部尚书一职予了他。”说着,心中也对卓玉成的意思逐渐清晰。对啊,向来朝中要职,除了兵部吏部刑部,都是委任给世家子弟,七世家也是因此在朝中地位固若金汤的。而兵部吏部,自建国以来,皆是由父皇御定,选的,不是世家子弟,也从未指定给寒门之士。而今,原吏部尚书因年迈而回乡养老,吏部一职便空了出来,近日父皇在给了御旨,委任给了杨铭,一位才华惊人的寒门书生。
“一介书生,寒门志士,皇上将寒门、世家这对立两方都未曾沾手的重头要职,委任给了杨铭,圣意何为,还不清楚么?”吏部,掌管朝中官吏任免,调动之事,乃重中之重的一部。建国以来,七世家手握礼部,户部两大部,而吏部尚书一职,从未落到世家手中过,七世家对于这个位置,早已虎视眈眈多年。在这种情势之下,皇上当着众朝大臣的面,当庭下旨将吏部尚书一职委任与杨铭这一寒门之士,这是给了寒门与世家抗衡的力量。
“父皇,在给寒门撑势...”穆云霄陷入沉思,如此一来,寒门之人,便有了入主朝堂的机会,不会再同往日一样,事事被世家之人,压过一头,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。只是,他想不透,父皇向来未管理过两派之间的矛盾,为何此次....
“穆二哥,你们,有个好父亲。”卓玉成如此一言,道尽真相。皇上心中明了,他两个儿子的心性,他如此做,除了帝王的制衡,还有对两位儿子的保护。
“父皇...”穆云霄不傻,他知晓,七世家仗着自己开国之功,与在朝堂上的声望,势头快要压过皇室,如若任凭他们如此下去,恐怕...皇室将陷入危机,所以父皇想要制衡,提拔寒门之士,这些志士,满怀一腔爱国之情,自幼饱读诗书,深谙忠君之礼,想必那些世家子弟,对皇室的忠贞,更加令人信服。是以,寒门之势必起!如此,才能保得穆家皇室不被七世家所控制,才能占领主位。
“穆二哥,既然,皇上都已经将这条线搭好了,咱们,何不顺着这条线,走下去呢。”卓玉成拿眼神示意穆云霄,告诉他,那书生杨铭,便是他们的第一步。
穆云霄闻言,点点头:“杨铭,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但,这跟傅家小姐有何联系?”听方才卓玉成的意思,是要将傅卿卿也牵扯进来?
“穆二哥,如今朝堂之势,两分,大皇子受七世家势力撑腰,手握户部礼部两大势力,而你...”卓玉成顿了顿:“除了寒门中的声望,以及军中老兵们的偏向,毫无与大皇子抗衡的力量,如今傅卿卿既然有意结盟,何不让她去探探那杨铭的口风?”
“杨铭是寒门志士,我又是寒门中声望至高之人,真要去试探,难道不应该是我亲自上门,更显诚意?”对卓玉成的建议,穆云霄心中甚感疑惑。
“穆二哥,东郊暗袭,神兵阁围剿,平日的刺杀,世家一派,对您的一举一动可是掌握的清楚非凡啊,若您如此明目张胆地去找杨铭,我怕,世家那边恐怕会狗急跳墙吧。不但您的安危令人担忧,恐怕,那杨铭,更无法保了。”卓玉成倒是不怕那些暗杀的刺客,更多的担心,是穆云霄会过早地成为世家的关注对象,毕竟他现下处于劣势,如若大张旗鼓地去拉拢杨铭,只会让七世家那边看到,他急于变强,届时借着当前的优势,打压穆云霄。
“那傅卿卿去,又能有何不同?”穆云霄怎么也想不透这层道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