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 封面人物-《江火似流萤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回到公司,流萤立刻就到魏小茜那儿拿来上一期的《筑造》。

    封面是一张很随意的照片,陆蘅没有西装革履精心打扮,只是很平常的衬衣加牛仔裤,衬衣的袖口挽到了手肘处,他手里拿了一支笔,在背景墙上画着些简单的草图。杂志的前几页都是陆蘅,流萤认真地翻看起来,里面讲到了他是如何从一步一步创立了木合,内容激情澎湃,和往常的封面故事一样千篇一律。每一页都包含了插图,这些图片上所呈现的建筑都是出自陆蘅之手,流萤忍不住细细端详,都说建筑包含了设计师的性格、理念及信仰,流萤想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内心。

    夏米豆说得没错,标新立异,在他的作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而这种标新立异又基于其简约的风格上,这种简约不是单纯的删繁就简,是在纷繁中建立出一种秩序。这是一般的设计师很难以掌控的,陆蘅却如此驾轻就熟。流萤对陆蘅了解得越多,越是觉得他是那么光芒四射,让她从他身上移不开眼了。

    封面故事的最后是专访,而第一个问题就让流萤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记者的提问是“陆先生,听说您的第一位建筑启蒙老师是您的父亲陆孤青先生,那您有没有认为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?”

    陆蘅的回答不外乎就是将话题引开,并未正面回答。流萤吃惊的原因是陆孤青,陆蘅的父亲居然是陆孤青,世界级建筑大师,也难怪陆蘅在建筑上的造诣如此之高,从小就耳濡目染,这大概也是他父亲对他极为严格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流萤顺着又往后看,“您是如何走上建筑这条路的?是受您父亲的影响还是?”

    “在我十二岁之前,我都是很排斥建筑的,直到十二岁那年,意外遇见了一个人,才让我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将之作为我一生奋斗的目标。”这是陆蘅的回答。

    “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啊,我很好奇是怎么样一个人?也是像您父亲那样的世界建筑大师?”

    “当时她只有十岁。”简单的一句话阻断了记者想要挖掘下去的欲望。

    再后来就是关于他一些作品的问题,例如都遇到过什么难题,怎么解决的之类的。陆蘅都回答得特别的官方,感觉还没有在餐桌上回答魏小茜和鲜阳的问题那么敬业。

    直到最后一个问题,记者问道:“最后一个问题,我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,陆先生的感情是否已经有归属了?”

    “有,就是那个命中注定。”

    看到此处流萤的心剧烈的跳动了几下,久久不能平息自己的心情,陆蘅说的那个人是自己吗?她好像可以肯定那个人就是自己。他十二岁那年到的归叶院,而她那年也正好十岁。他们之间不仅仅只是见过而已,她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?

    下班之前流萤给陆蘅发去了一条信息:“今天下班之后我们能再去一趟归叶院吗?”

    “嗯,我过来接你。”

    “好,我等你。”

    车水马龙的车道上,陆蘅看着身旁的流萤好奇地问道:“为什么今天突然想去归叶院?”

    流萤靠着副驾驶座椅上,看着前方:“我忘记了小时候一些很重要的事情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