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七回 京杭之运河-《妖谋》
第(2/3)页
如七在普光寺已然稳定了僧务职权,不过他选择五六月之交出去云游,和秦英联系不大。悲天悯人菩萨心肠的他,从大兴善寺的长老口中,听说了河东出了时疫,死伤者众多,便存了前往灾区救人的念头。
虽然普光寺寺主昙藏师,曾好言好语地劝过他不要冲动行事,凡有所行必要三思。但如七的脾气一旦硬上来也是十分固执的。
好生将自己的僧务交给别人代理,过了两三天功夫安顿了一切事宜,他干脆利落地背起包袱悄然上路。
他是独自一人行脚,两条腿走路当然不比秦英乘车赶的进度快。在秦英被山匪劫持的那天,他还在关内摸索着便捷小道,但已临近太行山山域了。
太行山的山匪不止一波,有的是专业从事这档子苟且事,有的则是情势所迫半路出家。如七进山之后没有好运遇到李承乾等,而是遇到流民扮的山匪了。他们一哄而上地抢了如七的包袱,着急忙慌地扒拉开,惊讶地发现没有半点钱财粮米。
那帮子人被饥饿逼的失去理智,泄愤似的把包袱里面仅有的两套僧袍撕成破布。临走还不忘给如七无数冷言冷语。
本来是要痛打如七一顿的,但如七静静地盘坐在一块巨石,双目微合犹若入定,流民就不怎么敢造次了。对看上去十分年轻又十分庄严的高僧下手,他们害怕被佛祖怪罪,骂骂咧咧就算是过了把作恶的瘾。
不得不说,如七的心理素质堪称强大,经过流民的蛮横洗劫还能坚定地朝前走,而不是要转身回头原途返回。
他忍耐着自己没有衣袍换洗的滋味,翻过两座不高的小山包,隐约地看到了人烟。
进入郡县时他遇到了个小小的麻烦,那帮流民抢他包袱的时候,把他的度牒弄进了一道流动着的泉水里,等流民统统离去,他费力地打捞上来,度牒字迹就模糊不清了。它没有法子验证他的身份。
虽然他顶着光亮可鉴的头,僧袍制式也是严丝合缝的,但现在是不看人只看凭书的时候,关卡严查着来往出入的人,迟迟不让如七进河0北州府的外城。
好在如七的运气不算差得让人发指,在极端困扰时有贵人相助,一位身着朴素浅灰色衣袍的老者出面,用自己的名誉保了他进城。
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,生贪嗔痴慢疑五毒。”
“我们走水路。”
李承乾和秦英七月回京,陛下便去岐州九成宫避暑,李承乾留京监国。八月陛下归朝,大宴东宫官署,赐帛各有差。李世民召见袁天罡。袁天罡给人看相,后随手便指了一道泉眼,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执杖入地,果然发现了清泉。欧阳大人记写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