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金戈铁马——第一次辽沈大战(七)-《海上马车夫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黄祖培笑道:“袁大人也不错,能够跟我们家大人并称天启双杰,也算是造化不错了”。

    袁崇焕冷哼一声,拂袖而走小接着他的几个心腹将领也跟着一并离开,显然是商量什么去了。

    金冠尖前道:,“大人,袁崇焕会不会小”

    黄祖培摆摆断了金冠的话,说道:“不用担心!兴不起大风浪来,充其量他的一些心腹将领们会鼓动手下士兵们起哄骚乱!”

    眼下辽西有三万关宁铁骑,一万在祖大寿手里,目前被壶里部围在黄泥洼。一万关宁铁骑在锦州,由吴襄统带。一万关宁铁骑在宁远由总兵郭广统带。

    这三万关宁铁骑只是历史上的真正关宁铁骑的前身,关牛铁骑只有万余东都督府的突然出现,竹几示形式逆转,辽东本土老百姓敢于跟女真交战,使得关宁铁骑迅扩张,达到了三万人马。

    但这三万人马并未经历过大战,严格的说只是关宁铁骑的雏形,也就是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淘汰之前的妾宁铁骑。

    除了关宁铁骑外,还有步军五万。三万人马驻屯宁远,两万人马驻屯锦州。

    黄祖培为了防止袁崇焕的旧部闹事,急忙派赵率教接管了郭广手下的一万关宁铁骑,命金冠带着手下五十人马接管了宁远的三万步兵,然后将他们全部召集道了一起话。

    教军场上,袁崇焕的旧部将领们在军中传闻,说辽东都督府的坏话,引起了军中将士们的不满。

    点将台上,黄祖培淡淡的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将兵们,心中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
    杀鸡做猴,杀一做百是最直接也是最管用的招数。

    黄祖培询问将士们有什么话要说,数万将士们定然不会都不吭声,有几个直肠子的便说出了谣言。黄祖培于是顺藤摸瓜,悬赏一千两白银询问到底是谁说出来的。

    将士们见如此巨款悬赏,顿时七嘴八舌的将消息来源报了出来,最后消息直接指引到了总兵郭广身上。

    事实上,总兵郭广的亲兵根本没有供出他,只不过黄祖培早就收买了他的其他几个亲兵,让他们直接招供是郭广放出的煽动消息。

    反正黄祖培要的只是一个借口,在军中根本没有什么法律流程,主帅可以直接砍人定罪。

    郭广被推上了断头台,黄祖培当着全军的面,将圣旨宣读了一遍。然后又代表辽东都督府将一百万两军饷放,补偿将士们半年来的欠军饷,并声称这笔钱出自邓浩楠自己的腰包,并告知将士们上次放的七十万两白银也都是出自邓浩楠的腰包。并非是袁崇焕向朝廷争取来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三军将士纷纷感激邓浩楠给他们拨了半年的军饷,军心顿时稳定了下来。当兵的本来就是混口饭吃。只要邓浩楠不是给外族做事,管他是不是军阀,跟普通士兵没有一分钱关系。

    郭广在万众瞩目中,被砍了脑袋。袁崇焕苦苦经营了几年的辽西,竟然挡不住邓浩楠的金钱攻势,大把银子砸下去,三军将士们顿时倒向了辽东都督府。

    当真是应了那句话,有奶便是娘。

    是的!

    袁崇焕在鼓楼上,冷眼旁观了黄祖培耍的手段,只能暗叹对方高明,最后无奈的叹气离开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,黄祖培稳住了宁远军心后,立刻派满桂和金冠携带印信赶往锦州,接管了锦州防务。其中满柱复任锦州守备提领锦州一万关宁铁骑和两万步军。由于吴襄在锦州军中素有威望,因此并没有动他的职务,依然让他带领一万关宁铁骑。

    随后,金冠暂时镇守锦州,由满桂和吴襄率一万关宁铁骑出黑止入辽河套,增援黄泥洼。

    第三天,袁崇焕交接了辽西一切军政事务后,启程离开宁远,入关回京。

    第四天,黄祖培报请辽东都督府总参谋部,告知他已经顺利接管辽西防务。第二天中午,黄祖培接到了辽东都督府的正式命令,辽沈战役已经打响,要求黄祖培指挥第三战区军民投入战场。

    第二战区全体将士们得知辽东都督府对后金全面开战的消息后,顿时欢呼了起来。袁崇焕一直子啊辽西奉行以辽土养辽人,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,第三战区的官兵除了来自湖广和四川的镇军外,尽皆是辽人和蒙古族人,本身民风彪悍,对于收复失地的愿望十分迫切。

    黄祖培借助高昂的士气,迅组织第三战区投入辽沈战役当中。

    十一月二十四日,满桂带领一万关宁铁骑突袭了围攻黄泥洼的壶里部落,斩百余敌骑。

    壶里部落酋长见大批明军骑兵来袭,由于得不到皇太极的下一步命令,于是撤出辽河套,黄泥洼之围被解。

    祖大寿得知满桂带兵来援,大感意外。详细询问之下方才明白辽西巨变,已经换了主人。虽然祖大寿也是袁崇焕提拔起来的将领,但是他作为本地望族,显然不会以他的个人意志为前提,而是时刻替本族着想。因此,祖大寿对于辽东都督府接管辽西并不反感。

    而黄祖培此时手下无大将,更不会去惹本地望族祖大寿,双方妥协,祖大寿服从辽东都督府管辖,继续掌控一万关宁铁骑。

    二十五日,黄祖培从锦州兵三万,集合赵率教、满桂和祖大寿的三万关宁铁骑,总兵力六万投入辽沈战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