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九章四司十二房-《大明公务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百万大军自然是没有的。足够抵御南军的进攻。

    当然了。北京方面做出如此大的调整。自然做很多事情。而且这种调整,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。

    而且南京方面也在做各种调整,以至于而今战线上相对平静,一时半会儿不会出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甚至南军豫北空虚地区,也没有迎来北军的进攻。给了盛庸足够的调整与协调时间。

    六十万禁军,十几万河北民兵,十几万卫所军,如果再加上海军,与瞿良才的日本附庸军,日本藩王各军。北京方面总兵力要超过了一百二十万之众。

    管理这么庞大的军队,供应足够的武器与后勤物资,制定军事战略,并且确保这一支庞大的军队为朝廷所用,而不是各级将领所有。这样庞大任务,自然需要一个强力的机关部门。

    在这一战之前,枢密院其实是一个空架子。而今现在枢密院决计不能是一个空架子了。

    之前的枢密院,不过是朱雄英与何夕两人合股公司。毕竟军事上的事情,两人商议之后。就能定下来的。枢密院仅仅是一个过场。

    但是而今这种决策已经不能满足军事行动了。

    何夕与朱雄英也建立基本的互信,即便在人事上有分歧,但是在体制上却要上下理顺。

    于是,何夕与朱雄英,在原本枢密院的基础上,建立了枢密院四司十二房的体制。

    四司,自然是军令司,参谋司,后勤司,武选司。

    军令司,是负责军令的下达。枢密院任何命令,都必须从军令部下达,特别是军事命令。可以说是枢密院最重要的部门,卡住了要害。是用来制衡枢密使的。

    毕竟,军事上再谨慎一不过分。

    总体上来说,军令司的事情不多,无非是将所有军令存档,审核枢密院的命令,不符合要求的可以请求召***议重新讨论。当然了,一般来说,下达比较重大的命令,军令司必须到场参加会议的。

    参谋司,任务是对接下面各军的参谋。参谋体系相对独立。也是制衡在各军主官的手段之一。下面的参谋与参谋司,有直接联系的通道。

    毕竟,而今军事体系,一旦下面将领有异动,他们是决计不可能瞒得过自己的参谋官的。

    而且还富有制定重大军事计划的任务。

    后勤司,就不用说了。负责后勤事务。

    至于武选司,其实就是枢密院的吏部。负责人事问题。各级将领的任命,都是由武选司商议。甚至有一些结余文武之间的人事任命,吏部那边也必须与枢密院商议。对接的就是武选司的人。

    而十二房,是指四司的下属。但是很多房直接对接好几个司,也不算是某一个司下属。

    首先是军情房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