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悬案-《家有美妻好种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尚在人世的朱允炆如果听到这个消息,肯定整个人呆掉了,以后不管他如何证明,他也证明不了他还活着。

    但诡异的是,既然朱棣为朱允炆安排了天子级别的葬礼,历史上却从没建文帝陵墓的记载。

    到了明末崇祯年间,有人上书请求祭祀建文帝,崇祯帝无奈地说:

    建文无陵,从何处祭?

    一个可能的解释是,朱棣和身边的大臣都知道下葬的并非建文帝,只是出于昭告天下“建文已死”的目的,所以陵墓规模修得很普通,后来疏于祭扫,日久就湮灭无闻了。

    3

    朱棣一边姿态做足,丧礼、祭祀、辍朝,给了“死者”朱允炆最后的天子待遇;另一边,却悄然开始了一场无声杀戮。

    而这些残酷的事实,我们在永乐朝的历史档案中,同样是看不到的。

    朱允炆的几个弟弟,不是死于失火事故,就是死在凤阳监狱里。

    朱允炆的皇太子朱文奎,当年7岁。离奇的是,朱棣攻入南京后,朱文奎“莫知所终”,找不到,失踪了。

    只有他的小儿子,两岁的朱文圭,因为年龄太小,一直被朱棣幽禁在凤阳老家。直到明英宗时期,这个废皇子已50多岁,才获得自由,但他却跟智障一样,连牛马都分不清。

    朱棣对于建文朝的官员,下手更狠。

    据说朱棣称帝后,建文朝高官400多人集体出逃,仅有20多人向他称臣。

    朱棣怒不可遏,公开宣布他们为“奸臣”,并对其中死忠、硬颈的人及其家族,展开了无情的大屠杀,包括“瓜蔓抄”“诛十族”等等。

    但是,人家叔侄争权,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,建文朝的臣子为什么却这么死忠,不事二君呢?类似皇族内部权力转移的事,之前的唐朝有玄武门之变,之后的清朝有九子夺嫡,从未有如此大规模死忠的臣子,大家很自然就站到新君一边了。

    哪怕是明清易代,天下都成异族的了,崇祯一上吊,明廷高官也没见几个真有气节的。

    为什么偏偏建文朝一倒,倒出了一群不怕死的死忠之臣?

    多想一下,其实也不难理解:

    因为,建文朝的诸位大臣,都相信建文帝没有自焚,没有死。

    旧主还活着,我不能服侍新君,这是他们基本的节操。

    朱棣肯定清楚这一点。

    他大开杀戒,一是杀鸡儆猴,二是要让知道真相的人消失。

    4

    这就牵涉到关于建文帝下落的另一个版本,一个连朱棣内心都深信不疑的版本。

    1402年的明皇宫大火发生时,建文帝已经逃遁了。

    清初历史学者谷应泰在《明史纪事本末》中,根据明朝中后期流传的史彬《致身录》、程济《从亡日记》等文献(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两部书是伪作),重新叙述了明皇宫大火那天建文帝的行踪:

    话说建文帝得到南京金川门失守,长吁短叹,想要自杀。翰林院编修程济拉住他说,自杀不如流亡。

    这时,有人提醒建文帝,太祖朱元璋临终前,曾留下一个宝匣,并交代过,如有大难,可以打开。

    众人一起取来一个红色宝匣,砸开锁,却见里面有三张度牒,分别写着“应文”“应能”“应贤”,还有袈裟、剃刀、僧鞋和银元宝。

    宝匣内还有字条写着,应文从鬼门(皇宫暗道)出,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,薄暮时分在神乐观会合。

    建文帝当场剃发,法号“应文”。臣下中,杨应能、叶希贤也表示愿意剃度改装随行,是为“应能”“应贤”。

    当时殿上几十号人痛哭流涕,都表忠心要随建文帝流亡。

    建文帝说,人多行动不便,大家均有家室,都回家照顾妻儿去吧。

    随后,仅挑了20余人分批走暗道,开始流亡生涯。

    ——这个版本,太过戏剧性,而且赋予了朱元璋未卜先知的“特异功能”,有多少可信的成分,见仁见智。

    但从朱元璋生前不遗余力替皇太孙朱允炆清除皇权潜在威胁,以及朱元璋个人发迹前曾经出家当和尚的经历,基本可以断定,爱护皇太孙心切的朱元璋,生前应该有对朱允炆或他的亲信交代过,极端情境下的逃生处置方案。

    史书把这个过程神化了,不过,基本事实应该存在。那就是,当天,朱允炆确实出逃了。

    《明史》在不同地方一再提及“或云帝(建文帝)由地道出亡”“或曰帝(建文帝)乃为僧出亡”等说法,正是指向朱允炆出逃的历史事实。

    5

    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,朱棣表面上对外宣布建文已死,但他的内心,始终相信朱允炆还在世上。

    在攻入南京不久后,他就派人暗中追寻建文帝的下落。

    抓到一个名为溥洽的老和尚。

    有人告发,溥洽在建文帝出亡前,为他剃发,建文帝极有可能逃亡藏匿到溥洽的家乡杭州。

    朱棣遣人追查,没有找到建文帝。担心事情泄露,所以用其他罪名,将溥洽关起来。

    这一关,就是16年。到永乐十六年(1418年),朱棣的帝师姚广孝年迈病重,朱棣亲自去探望他,问他有什么话想说。姚广孝说,希望放了溥洽。

    溥洽因此才重获自由。

    从历史记载看,朱棣在位期间的很多诡异做法,均与追查朱允炆的下落有关。只是在官方的宣传中,建文已死,所以他必须以其他名义暗中追查,不能声张,恐让天下人知道真相。
    第(2/3)页